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武汉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土地市场转凉 合作拿地还是企业的“避风港”吗?

来源:房掌柜  整理 武汉房掌柜  2018-10-29 08:45:26
[摘要]2018年三季度土地市场成交体量仍在高位,但随着市场渐凉,土地流拍频发、平均楼板价大幅回落,总成交规模从7月的最高峰逐步回落。

  2018年三季度土地市场成交体量仍在高位,但随着市场渐凉,土地流拍频发、平均楼板价大幅回落,总成交规模从7月的最高峰逐步回落。回想2016、2017年,地价受到楼市高热的带动大幅上行,各地总价地王频出,企业拿地的现金流压力持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拿地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而2018年以来,合作拿地无论从成交幅数还是成交占比来看,相较去年同期都有较为明显的降幅。

三季度合作拿地周期性升温

但同比降幅增大

  从合作拿地数量以及占比的走势来看,2017年、2018年第三季度合作拿地幅数均出现了年内的周期性上升,占比也较第一、二季度有所提升。原因不难理解,第三季度是企业合作拿地的高峰期:一方面土地市场在下半年竞争更加激烈,联合拿地能够增加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第三季度开始土地市场成交量增加,联合拿地的幅数随之升高属于正常现象。

  但同比来看,2018年各季度联合拿地的比例都有所回落,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合作拿地现象虽环比升温,但同比来看企业仍旧更加倾向于独立拿地。2018年三季度合作拿地幅数为169幅,同比下滑31%;占比指标下滑更为严重,2018年三季度合作拿地占比仅为1.9%,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

  这主要由于2018年以来土地市场中流拍、低溢价地块持续增多,再加之土地交易量同比上涨,地价竞争有所减缓,现阶段企业对拿地的态度都更加理性,不像土地市场高热的时期几乎各企业都有强烈的拿地意向,必须更多的合作才有更强的竞价能力。

鍦熸媿1.jpg

重庆、郑州联合拿地最为频繁

  从城市表现来看,土地成交持续高位的重庆、郑州联合拿地成交的土地幅数最多,2018年以来合作拿地幅数均在20幅以上,东部城市中天津、苏州和杭州的联合拿地成交土地较多,天津15幅,苏州和杭州均为10幅,其他城市合作拿地的数量则都较少,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分别有7、8幅土地是由联合体竞得。

  此外昆明、武汉、沈阳、长春等城市都有合作拿地的土地成交,但数量远不及重庆、郑州等城市,总体来看城市核心地位越显著、市场热度越高、竞争越激烈则越容易催生合作拿地。

鍦熸媿2.jpg

面对融资难度的不断加大

超30亿地块中联合拿地占比下降

  一般而言,企业通过联合竞拍的方式拿地,要么是为了减轻高总价融资的资金性风险,要么是为了规避去化速度波动引起的库存积压风险,要么是为了规避房价滞涨带来的利润率风险。本节主要通过合作拿地地块成交幅数在成交总价、建筑体量和成交楼板价的不同分段的占比入手,以此分析2018年哪一类土地才是联合拿地的主要原因。

  由下图可以看出地块总价超过15亿元以后,联合拿地的比例相对更高一些,总价在15-20亿的地块中有接近16%的地块由联合体竞得,20-30亿、30亿以上成交地块中联合拿地的占比分别高达14%和12%;总价较低的地块中联合拿地的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总价在5亿以下的地块仅有0.72%是联合竞得,地价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基本选择独立拿地。15亿元总价是企业可拿地现金流的分水岭,地块总价在15亿元以上,选择联合拿地的企业显著增多。

  从建筑体量来看,各面积段的合作拿地占比也随着建筑体量的上涨而提升,但不同面积段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说明建筑体量的大小对于联合拿地这个决策的影响较小,独立拿地或合作拿地主要以建筑体量50㎡为划分界限。建筑体量在50万㎡以下的成交地块中,各面积段合作拿地的占比基本在1-3%左右;当建筑体量达到50万㎡以上的情况下,合作拿地占比升高至6.67%,说明在需要长期开发和分多期开发的情况下,企业更容易选择联合拿地以分摊风险。

  最后从成交楼板价来看,土地单价的高低也对企业是否联合拿地起到重要的影响,随着楼板价升高,联合拿地的占比也持续提高。地价在7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时候,仅有不足5%的地块是由联合体竞得,而楼板价在7000-10000元/平方米、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时候,合作拿地的比例分别为7.1%和8.91%。

  以合作拿地较多的重庆、郑州两市为例,第三季度商品房均价分别仅有10581元/平方米和13442元/平方米,如果地价达到7000-10000元/平方米,则几乎没有盈利的空间,联合拿地增强实力、抵抗风险变得更加必要。

  横向对比三类指标来看,地块总价过高显然是联合拿地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楼板价升高也对联合拿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纯从体量方面来看,除非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的巨无霸地块联合拿地的占比才较高。总的来说,组成联合体拿地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强现金流实力,以获取总价较高的地块。

鍦熸媿3.jpg

  对比2017年和2018年各分段的合作拿地占比来看,较为意外的是在2017年,总价15-20亿的地块合作拿地占比仅有9%,远低于2018年16%的占比,而总价在20-30亿或30亿以上的情况下,2017年合作拿地的占比则高达18%和25%。

  这样看来,在市场转冷、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房企对于合作获取巨额地块的兴趣也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经济下行,合作拿地中资金的不定性增加,所以有能力拿下超高价地块的企业更加偏好独立拿地,而部分没有能力独立获取高价地块的企业,则增加了在15-20亿总价区间内的合作拿地比例,对更高价格的地块则可能干脆放弃;另外,从成交体量的对比来看,2018年50万平方米以上的“巨无霸”地块合作拿地的比例增加了4个百分点,说明2018年以来企业更加重视长周期开发中面临的去化难题,以联合体形式拿地意图分摊风险。

总 结

  2018年以来,土地成交体量一直维持同比增长,在地市持续放量、楼市政策收紧不放松的情况下,土地成交均价同比自3月份以来就持续下降。进入第三季度以后流拍频发、溢价率持续下行,土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不如去年同期,动辄百轮竞拍、高溢价成交的新闻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重点城市地块频繁流拍、底价成交的信息。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房企拿地重新趋于理性,一方面竞拍压力下降房企实现独立拿地的可能性增高,另一方面在理性回归的基础上,双方“一拍即合”(一进入拍卖环节即合作拿地)达成协议联合拿地的概率也有所下降,再者就企业自身管控而言,独自拿地也更有利于把控现金流的动向。故此2018年以来,房企联合拿地的幅数、占比均有所降低,虽然第三季度合作拿地总量周期性上涨,但同比仍然降幅不小。

  对于房企来说,在现在市场环境下联合拿地依旧具有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整合资源等优势,遇到恰当的时机以及合作对象,合作拿地仍然是不错的选择。之所以合作拿地数量下降,关键原因还是合作的风险可能大于利润预期,合作的最大风险来自于资金流动节点的不受控,而在当下市场中,这一风险的连锁反应被进一步加大。如果楼市进一步冷却,销售、回款状态不理想、融资难度升高、融资成本日益升高的话,企业资金面临更加难以掌控的局面,出于现金流指标考虑,未来合作拿地预计还会进一步减少,而那些占款额度大的超高总价地块更是如此。

分享到:
责任编辑:袁卓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武汉公积金迎来重磅利好!贷款额度上浮20%
  2. 2前两月全国宅地成交下降近两成,但一二线城市逆势上涨四成
  3. 3名单公布!你住的小区上榜了吗?
  4. 4又现开盘日光!4月预计5个纯新盘待入市
  5. 52月70城房价出炉
  6. 6湖北高企百强,约三成来自光谷
  7. 7重磅!李强总理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定调房地产
  8. 8事关住房保障!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声
  9. 9湖北自贸区“扩容” 武汉首个,正式挂牌!
  10. 10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将又增一座!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