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武汉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信息不透明让购房人成为潜在受害者 需降低风险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武汉房掌柜  2013-07-03 10:50:42
[摘要]自去年上半年住建部推动40个主要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后,原定于今年6月底前实现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允诺,最终只闻楼梯声,不见君下来,可以看出住房信息联网知易行难。

    自去年上半年住建部推动40个主要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后,原定于今年6月底前实现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允诺,最终只闻楼梯声,不见君下来,可以看出住房信息联网知易行难。

  市场倾向于认为,目前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僵局源自部分官员的阻塞,譬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涉374套房产,房姐、房叔等“囤房居奇”,以个案的镜像佐证了部分官员对住房联网和个人住房等财产查询的讳莫如深。同时,以诸如许多城市大量老旧房产并未实现电子化,大量小产权房、央产房、自建房等不在住房信息系统内为理据,充其量证明的是住房信息的不完备性,用其诠释城市住房联网僵局有些隔靴搔痒。

  目前住房信息联网旨在缓解住房信息鸿沟,降低不对称性风险,以加快推进房市的真正市场化,使房价真正借助市场信号出清,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进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而相关消息显示,住建部与相关城市签订的“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中,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等。

  显然,若如此这种“局域网”式住房信息联网,联与不联更多是一种宣示意义,因为即便最终联网,一则由于信息无法确保互证,上网信息是否真实显示一个城市和个人的状况和偏好,很难有效确权;一则当前只有房主和房主授权才可查住房持有人信息等,很难真正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信号。

  撇除对住房信息联网知易行难的成因推测,用个人财产隐私来阻塞城市住房信息的联网,其实对住房持有人并无裨益。具体而言,住房产权的公开确权,才能降低该房屋租售的交易成本,避免产权归属纠纷,促进市场价格出清,使居民有效管理私产,避免部分开发商假借住房信息查询准入而捂盘惜售,通过内部交易等,人为干扰市场供需和房价导致的市场风险。

  随着房价脱缰式上涨和持续泡沫化,多套房持有人将同样成为住房信息联网阻塞的受损者,最终房市因信息不对称而柠檬化。毕竟,信息阻塞下的房价上涨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资金市,而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货币不可能持续宽松,满足价差交易,最终房产的真实价值取决于其对居民居住需求的满足,即市场房租或虚拟房租,一旦整体流动性趋紧而难以维系房价维持泡沫高位的资金需求,房价泡沫将难以为继。而住房信息阻塞对交易成本的抬高,将严重影响住房的变现能力,最终导致以个人财产隐私为由阻塞住房信息流通的多套房持有者,将成为住房信息阻塞的受损者。

  同时,随着包括“营改增”在内的新税制改革进一步启动,未来向存量房开征房产税将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因为目前诸多城市面临着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有限等考验,未来房产税将作为地方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目前住建部、国土资源部正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起草工作,该条例既是确定房产税征缴所有人的基础,又将倒逼住房产权等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由此可见,当前对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阻塞和抵制,尽管为部分官员贪腐所得的灰色和黑色收入的洗白提供“避风港”,但却导致房市在信息“暗箱”中变成一个失序且充满泡沫风险的柠檬市,既严重干扰房市的市场价格出清,又将导致整个房市最终不会出现真正的赢家。因此,主动促进住房信息联网,让住房产权在阳光下公开透明,才真正符合各方利益。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映琦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高端住宅走出独立行情:“90后”买家占比达三成
  2. 2最新!百强房企销售下滑,近7成未拿地
  3. 3自然资源部发文 高库存区域供地暂停 哪些城市受影响?
  4. 4今年武汉线上房展会新增“旧房换新房”专区
  5. 5武汉公积金政策调整!事关商转公、异地贷!
  6. 6部分城市国资“下场”收旧房
  7. 7约60城已阶段性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有银行甚至表示最低可降至3.1%
  8. 8武汉公积金迎来重磅利好!贷款额度上浮20%
  9. 9前两月全国宅地成交下降近两成,但一二线城市逆势上涨四成
  10. 10名单公布!你住的小区上榜了吗?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