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武汉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楼市快递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城市竞争进入冲刺,房企拿地刚需买房都应该怎么选?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天风 武汉房掌柜  2016-11-04 10:48:40
[摘要]明源君之所以在开篇就这样提醒,是因为没有自身的专业判断和主见,跟着政策跑的人太多。 首先是房企:前几年,因为一二线土地太贵,许多房企去了三四线;后来看一二线房价涨的厉害,又“回归”一二线争抢“洼地” ...

  明源君之所以在开篇就这样提醒,是因为没有自身的专业判断和主见,跟着政策跑的人太多。

4.png

  首先是房企:前几年,因为一二线土地太贵,许多房企去了三四线;后来看一二线房价涨的厉害,又“回归”一二线争抢“洼地”;遇到本轮调控,又开始考虑去非限购城市。

  购房者也类似:因为一二线房价太贵,大量刚需到周边城市买大房子;后来发现还是一二线涨得多,又换成一线小房子;本轮限购加码,又掀起一轮去非限购城市买房的热潮。

  学者更离谱:有的学者头一天还在唱多,第二天调控政策出来就开始拼命唱空……

  千亿房企到处都有土地,选择错误也可以调整;富人在不同城市有多套房,也能改错;可是小房企、真正的刚需只要选错一次,10年不得翻身,还可能破产。

  明源君认为,要选择正确,关键是不看政策,看城市。中国的城市竞争,已进入尾声,每个城市最终的命运,未来5---10年将完全确定。

  不是所有的三线城市都没有前途,好的三线城市也可以获得高增长。

  也不是所有的环一线区域都能“沾光”,两个一线城市之间的区域可能是鬼城。

  决定一个城市或区域前途的,过去是各种天赋和政策,而现在则是它自己……看完明源君本文,你就会明白哪些城市是有前途的。

  城市竞争有3个阶段,从现在开始,行不行都要靠自己了

  明源君认为,中国的城市,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比赛,争夺资源和人口。到目前为止,城市竞争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依靠先天资源竞争的阶段,港口很重要

  应该说,直到1949年建国之前,因为工业化程度有限,我国的城市竞争更多的是先天资源的竞争。每个重要城市,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成为区域中心的,都有其自然优势。

  举例来说,几千年前,因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河南、陕西曾是全国中心,但后来因为气候变化,被边缘化了。

  而之后,货物的运输和交换,明显更重要。比如上海有港口,是出海口,又曾是众多租界所在地;天津有国际港口;北京靠近天津,又是明清首都;重庆是两江交汇之处;香港是内地货物外销渠道……

  二、规划主导的阶段,项目、交通最重要

  应该说,从建国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城市发展基本都是靠规划。

  比如“三线”这个词,就来自军事定位,大量国企在特殊时期向规划中的“三线城市”转移。

  这个时期,所有的大型项目几乎都是国家项目,比如第二汽车落地十堰,那里就成为人们印象中的汽车城。而郑州因为成为铁路线交汇的地方,发展不错。深圳因为成为第一个经济特区,一路发展势头很好。

  三、从现在开始,基本要靠自己了,一味靠先天靠规划反而可能吃亏

  早年,城市之间靠先天资源、靠规划彼此竞争,但发展到现在,市场本身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强,许多优势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如果还认为一个先天优势、一个规划就可以改变城市或区域的命运,那就太天真了。

  明源君下面举两个例子:

  1、靠先天优势,成为“睡城”,本地经济丝毫没有发展,还可能被抛弃

  近些年,在一线城市周边,都出现了大量的“睡城”。每天早晨,几十万人从这里出发去上班。中午下午,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晚上,一群人回来,累得不想消费。

  这些区域要供给几十万人的生活,处理几十万人的生活垃圾,压力很大。但是这几十万人,不会把这些区域变成经济发达的区域。

  而且,这些区域的房价如果上涨到一定程度,让这几十万人觉得来回奔波不值得,他们随时可能抛弃这些区域,回归一线城市;或者去到因为交通发展,也很方便的更偏远的区域。

  2、争到高铁规划,人口反而被抽走,经济一落千丈

  前些年,好多三四线城市在争高铁站,似乎高铁站落地,就会带来滚滚财源。

  但近年,一些争到高铁站的三四线城市发现,他们的人口和财富被高铁抽走了:因为到附近的大城市只要半个或一个多小时,当地最有钱的人都去到邻近大城市买房、消费。甚至连基层劳动力,也因为高铁开通而更多地去到外地生活。本地经济反而落后了。

  大家看明白没有?到今天,如果城市或区域自己没有力量,靠先天优势或者靠规划本身,都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城市自己有力量,先天优势和规划才能有用。

  城市的力量来自哪里?

  城市的力量,最终是通过企业和人才的选择来表现的。这两者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

  今年有几家原来在三线城市的房企,被迫把总部搬迁到了一线城市。房企老总告诉明源君,搬迁的一个核心原因就在于招聘遇到了很大困难:招聘一个高管,待遇对方满意,职务也满意,一说工作所在城市,对方立刻就不干了……

  而很多“逃离北上广”的人才,回到内地,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只好又回到一线城市。

  要知道深圳是有几百家上市公司总部的,北京、上海政商工作资源都很丰富,内地不可能有这么多好的工作机会。

  城市的力量来自哪里?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一、吸引好的东西的能力:城市争夺的目标必须升级

  正如明源君上面提到的,城市争夺的目标必须变化,不能再完全纠缠在交通规划里面。

  如果说,城市过去争夺的是高铁站、高速路出口、大工厂,现在就应该争夺音乐厅、大型博物馆、水族馆、知名球队、大学、博览会等等。

  争夺到这些东西,城市的魅力就会增加,人才就会纷至沓来。而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的研究,拥有更多有势力的精英的城市有更高的增长率。争夺到人才,就拥有了长远发展的能力。

  另外要重点争夺的,可能就是各个大企业的总部。拥有一个跨国公司总部,就意味着全世界某个领域的资源的汇集。怎么留住呢?可能还是要政府努力。政府向谁收费,给谁补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纽约为了留住高盛的总部,给了高盛数亿美元的资助。

  二、拒绝不好的东西的能力,保护自己非常重要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某一线城市垃圾很多,倒一车垃圾到垃圾场要很多钱,于是就有人拉着垃圾去附近三线城市偷偷乱倒。可是三线就不会有人拉着垃圾去一线城市倾倒,因为他本身有畏惧心理,觉得去那边被查到的可能性很大,而他在三线城市倾倒垃圾的成本也没有那么高,不至于让他铤而走险。

  当然这是个特殊的个案,拒绝不好的东西的能力,很多时候在于经济实力。比如,一个高污染项目想落地一线城市,可能会被拒绝,因为一线不缺这个项目创造的GDP。但是这个项目去到三线,可能被接受,因为当地需要项目创造的GDP和税收。

  三、良好的秩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政策的稳定和持续

  秩序和效率最大的两个体现:一个是合法合规的事情能否顺利干成;二是政府的计划有没有持续性。

  好的城市,只要你要办的事情是合法合规的,都可以顺利获得批准。可在某些城市,曾经一路吃拿卡要,如果坚持不给,效率就很低,一个章能盖半年。

  房企投资三线城市,最大的困惑就在于:换一任领导,规划就换了,对项目影响很大,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如果应对三线城市主要领导变化,成了一门学问。

  4类城市你做哪种都行,但请不要横挑强邻

  可能有人会说,明源君你上面说了这么多,没有说到哪些城市是有前途的啊。明源君下面就来进行分析。

  明源君认为,有前途的城市,核心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明源君下面会给出4种城市或区域的定位。

  如果你准备投资的城市或区域,不属于以下任何一种,请谨慎投资。

  如果你准备投资的城市或区域,选择了以下一种定位,但附近有一个实力更强的城市有完全相同的定位,也请谨慎投资。

  一、总部城市,大企业扎堆的地方

  总部城市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历史上,美国的一些城市,力图建成总部城市,却没有成功。最终入驻他们那些豪华办公楼的,不过是本地一些不入流的企业。而本地之前的很多写字楼,却因此空置了。

  总部城市形成的基础,是其必须是金融中心。

  如果说,工业文明,可以建立在交通成本低的任何地方。互联网文明,就必须建立在各种资源非常聚集的金融中心。

  比如在美国,有两个公认的金融中心,一个是纽约,另一个就是硅谷。两个地方现在每天都在互相争抢金融人才。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金融中心形成的前提是:一方面从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大量的货币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场所;另一方面生产和流通领域又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的货币资金进行运转。因此,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它才可能产生、积聚和使用巨额资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础。

  中国目前只有3个金融中心:上海、深港、北京。这三个地方也必将成为总部城市。

  也许有人会说,小城市一样可以诞生大企业。

  明源君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从欧美来看,非金融中心诞生的大企业,一般不会去收购金融中心的企业,而金融中心的企业,却热衷于收购小地方的大企业。收购,加上小地方的企业因为人才瓶颈等搬迁到金融中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总部城市强者恒强。

  二、创新中心:大企业驱动,精英驱动

  创新中心和总部城市有可能会合二为一,但也有一部分城市可能单独成为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的特点:一是有企业驱动,也就是诞生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二是精英驱动,比如因为城市有某种特殊气质,吸引大批创业者前来。

  美国最符合创新中心特点的,当然是硅谷。

  中国最符合创新中心特点的,是深圳、苏州,杭州如果在阿里巴巴之外,能诞生2个新的巨头,也可以纳入这个行列。

  三、满足新出现的某种需求的城市

  比如,因为亚马逊的出现,就需要一个有仓库、物流又方便的地方,如果有交通便利的小城市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就可以获得发展。

  四、模块生产和加工城市,核心在于避免丧失核心竞争力

  这种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各不相同,不过简单说来可以分为二种。

  1、离资源更近的城市,但容易掉入污染陷阱

  比如,离金属矿、煤矿更近的城市,可以通过加工相关矿产而获得发展,但这种加工是相对低端的。

  而且,这种加工往往会产生污染,污染产生的危害往往会抵消生产带来的发展。

  这种城市里比较典型的就是鄂尔多斯。这种城市,明源君不建议投资。

  2、有相对廉价的土地、人工和区位优势的城市

  近几年,东莞的人口增长,比很多城市都要快,而深圳的很多企业,也将自己的一部分迁入东莞。核心在于,东莞的土地更便宜也有空间,劳动力更便宜,离深港又不会很远。

  类似这样的城市,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还有很多,比如无锡、宁波、佛山,核心是看当地的地价、交通。如果当地地价、人工也越来越高,到一个程度,就会丧失竞争力。

  沿海的青岛、大连等地也可以划入这类城市的范畴。

  就内地来说,郑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都是区域中心,交通方便,而地价、人工又相对便宜,比如大学毕业生起薪,有的不过2000左右。

  最典型的例子,富士康从深圳内迁之后,就是去了郑州、成都、重庆等地。而武汉则是很多企业的研发基地所在。

  五、休闲养老城市:只要定位正确,距离不是问题

  这类城市核心在于宜居。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提前退休、半工作半退休的都会大量出现。只要城市环境好、服务好,距离不是问题。比如冬天的三亚,据说反而是东北人比较多。

  风景秀丽、传统的旅游城市,都有成为这种城市的潜力,核心是有没有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城市定位能否正确,核心在于其主导群体能否克制自己的野心,接受现实。比如:如果你的城市旁边已经有一个总部城市,你也想成为总部城市,很有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模块生产和加工城市,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原标题为:城市竞争进入冲刺,掉队城市将永远沉沦!你拿错地买错房都可能破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思思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高端住宅走出独立行情:“90后”买家占比达三成
  2. 2最新!百强房企销售下滑,近7成未拿地
  3. 3自然资源部发文 高库存区域供地暂停 哪些城市受影响?
  4. 4今年武汉线上房展会新增“旧房换新房”专区
  5. 5武汉公积金政策调整!事关商转公、异地贷!
  6. 6部分城市国资“下场”收旧房
  7. 7约60城已阶段性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有银行甚至表示最低可降至3.1%
  8. 8武汉公积金迎来重磅利好!贷款额度上浮20%
  9. 9前两月全国宅地成交下降近两成,但一二线城市逆势上涨四成
  10. 10名单公布!你住的小区上榜了吗?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